兰州市卫健委:健康扶贫为基层卫生插上腾飞翅膀

发布日期:2020-10-2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自健康扶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兰州市卫健委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总体思路,以激发机构活力、提升服务能力为核心,深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改革,从疾病预防到就医诊治、再到康复管理,从方便就医到帮助就医、再到政策落实,建立了科学有序、良性运转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全市基层卫生事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翅膀,织牢织密了群众健康保障网。

——注重资金投入,实现基础建设标准化。把有限的资金向基层一线、重点领域倾斜,成为决战决胜健康扶贫的“压舱石”。2017年以来,市级财政投入2200万元,改造升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高标准完成160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达到100%,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到98%。

——注重待遇保障,实现政策落实精准化。通过落实村医养老政策、收入待遇等举措关心村医,先后制定出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改革、村医养老政策落实以及财务和预算管理、绩效考核、乡村一体化管理等实施细则(办法)。市县两级主动作为,积极为在岗村医购买养老保险,及时核拨离岗村医工龄补助资金。离岗乡村医生养老金按照每人每月105元标准发放,高于省级标准20元。基本药物补助标准由200元/月/人增加到300元/月/人,贫困村达到400元/月/人。全市在岗村医收入从2016年41672元/人提高到2019年50125元/人,增加8453元,涨幅20.3%,西固区每年安排200多万元专项资金,为在岗村医发放1620元/月/人的基本工资,有效激发了村医干事创业激情。

——注重人才建设,实现基层队伍专业化。鼓励符合条件的在岗村医进入中、高等医学(卫生)院校(含中医药院校)学习,对取得学历资格的将给予学费补助。2016年开始,分年度对全市在岗乡村医生分批进行为期6个月进修,按每人每月1000元标准给予学杂费及生活补助。通过“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医生多点执业、县乡一体化管理、远程会诊等多种方式,每年安排600多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参加培训,开启乡村医生“1+1”能力提升模式(乡村医生每周到乡镇卫生院工作1天或每月上班一周),为基层配齐配强全科医生,彻底解决了乡村两级机构人员“空白点”问题。

——注重组团帮扶,实现健康服务优质化。市一院、市二院分别对口支援陇南市宕昌县人民医院、定西市岷县人民医院;市属医院重点对贫困人口集中的“三县一区”(永登县、榆中县、皋兰县、七里河区)县级医院进行对口支援,“三县一区”县级医疗机构对所辖乡镇卫生院进行分片帮扶,实现县级医疗机构分级诊疗病种达到250种以上,90%以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和80%以上的大病专项救治病种能够在县域内诊治,逐步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互通共享。

——注重扶贫载体,实现政策兜底体系化。全面做好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行动(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认真开展“一人一策”健康帮扶,通过集中开展免费体检,并按照签约内容为群众提供精准服务,确保贫困群众常见病、多发病有地方看、有人看、看得起。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95%以上,贫困人口大病和慢性病得到及时救治,先看病后付费、“一站式”结报全面落地生根,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有制度保障看病”目标基本实现。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兰州市卫健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的重要论述,只争朝夕,不负嘱托,持续把医院能力建设、“县乡一体、乡村一体”机制建设、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作为主攻方向,稳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奋力开创兰州卫生健康事业新征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