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实政府办医责任制 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兰州市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纪实

发布日期:2021-03-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不断完善制度、拓展服务、提高质量,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这是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自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号角吹响以来,兰州市压紧靠实公立医院领导、保障、管理、监督“四大责任制”,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卫生健康服务。

——合力攻坚,形成改革“一盘棋”。市县两级建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医改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协同联动,同向发力,综合运用医疗、医保、医药、价格等杠杆机制和政策措施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重点任务。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省级试点工作为抓手,卫健、发改、财政、人社、医保部门加强配合,细化任务,按时限有序推进任务落地落实。建立常态化督导检查考核机制,由市医改办牵头抓总,组织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卫健委、市医保局形成联合督查组,采取实地查看、走访患者、查阅资料等方式倒逼改革任务在兰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多方筹措,助推项目“加速度”。2020年,全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多方筹措资金,保障项目建设,第一时间为7家市属公立医院下达补助资金16.897亿元,其中争取政府一般债券、专项债券和抗疫特别国债达13.2076亿元,有效破解了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资金缺口难题。目前,完成市县两级疾控中心、市肺科医院、市属三级公立医院、各区县综合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已投资4735万元完成市三院医养结合建设项目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综合楼及实验室改造项目,投资11.15亿元实施市中医医院、市口腔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异地新建项目,积极谋划建设兰州市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和市二院肝病综合楼,一批惠及民生健康福祉的项目成为推动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加速器”。

——党建引领,发挥先锋“桥头堡”。市县两级卫健部门成立公立医院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设立党建指导办公室,加强对全市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的指导,配齐配强7家市属公立医院领导班子。把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医院章程,建立健全议事决策机制,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把党的领导融入医院管理各环节,推动党组织活动与医院工作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疫情防控期间,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让党旗在抗疫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的号召,1610名党员主动捐款17.9万元,六批51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主动递交请战书1664人,递交入党申请书59人,24人在抗疫一线光荣入党,汇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伟力。

——薪酬改革,拧成干事“一股劲”。牢固树立“人才兴卫,科教强卫”战略理念,分批次开展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工作,2020年,累计为市级卫生系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01名,将18名援鄂医护人员纳入事业编制范畴。公立医院全面推行岗位聘用制度和编外用工合同制度,全面落实“两个允许”要求,不断完善以公益性和运行效率为核心的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全面推开,薪酬总量核定逐步实现常态化和动态化。全市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达40.22%,同工同酬率达42.49%,较上年提高4.52个百分点,在职职工人均工资性收入较上一年增幅达8.76%。同步推进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三级公立医院全部落实总会计师制度,进一步规范提升医院运营管理能力。2020年底,全市公立医院资产负债率40.95%,较2019年下降13.71%,公立医院管理费用支出连续三年呈现下降趋势,有效增强了公立医院为患者服务能力,激发了医护人员干事创业活力。

——提速增效,就医服务“一条龙”。率先全面推行居民电子健康卡在全市各级医疗机构落地生根,为群众就医提供跨地区和跨机构预约挂号、就诊、报告查询等服务,市域内累计发放居民电子健康卡666.76万张,占全省发卡量的31.19%, 居全省第一。20家市、区县医院居民电子健康卡挂号使用率超过70%,门诊预约时间压缩至30分钟内,群众就医等待时间平均缩短1/3。积极参与分级诊疗建设,全部接入全省远程会诊平台,在医联体内逐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远程查房、远程监护、远程培训等“一站式”服务,逐步开启患者基层就诊,上级医院诊断新模式,医疗资源配置逐步优化,患者看病成本逐步降低,2020年提供远程医疗服务4425人(次)。

——达标争优,学科建设“快车道”。各级公立医院把医联体建设作为提升医疗质量的突破口,充分运用新理念、新技术,不断促进医疗服务换挡升级,以精湛医术和优质服务打通群众就医的烦心事和揪心事。市二院晋升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永登县人民医院、榆中县第一人民医院晋升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市中医医院等6家中医医院创建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五大救治中心和县域医学中心遍地开花,69个重点专科(含中医药)入选省市级行列,在市中医医院建立全市首个国医大师中医传承基地工作站,标志着全市医疗机构重点学科建设朝着产学研合作之路砥砺奋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