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健委加快推进中医药“医康养”资源进社区

发布日期:2022-09-16



 

全市紧紧围绕医改工作中“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按照夯实基础、补齐短板、注重内涵、提升质量的工作思路,以利民惠民为宗旨,以服务网络和队伍建设为重点,积极推动中医药“医康养”资源进社区,切实提升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能力,在全市形成了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新格局,较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社区中医药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着力完善中医药政策保障机制先后印发《兰州市“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加强兰州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中医药“进社区惠民生”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兰州市中医药服务进社区工作指南》等文件,注重顶层设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把社区中医药发展等内容列入县区年度卫生健康工作重点考核指标,夯实各县区发展中医药事业责任。市医改办会同财政、医保等部门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针灸、刮痧、推拿、拔火罐等中医适宜技术实行全额报销”的报销优惠政策,同时落实不取消中药饮片加成、中药饮片不纳入药占比控制范围等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积极开展中医药服务。

着力实施中医药基础条件建设。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切实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设置2个以上的中医科室,中药饮片达到300种以上,中成药达到100种;社区卫生服务站设有中医诊疗室,中药饮片品种100种以上,中成药品种50种以上。积极争取国家省上资金1200万元,在40家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了中医科室诊室相对独立,中药房和中药库布局合理的中医综合诊疗服务区。以中医药创建为抓手,建成了省级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单位33个、市级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7个。

着力推进中医药服务内涵建设。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针对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应用中医药方法和适宜技术开展连续性的诊断、治疗、护理,满足社区居民对中医医疗服务的需求,2022年上半年服务24.2万人次。运用针灸、推拿、按摩、拔罐、药物热疗、食疗、中医药养生保健理论方法指导社区居民开展养生保健,全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占比均达到50%以上。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各级中医医院建立的协作关系,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逐步提高社区中医药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着力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全市上下针对基层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少的现状,不断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一是完成了全省第二批和第三批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继承人培养工作,来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52名继承人顺利出师,进一步巩固提升了社区的中医药服务能力。二是遴选安排435人参加各级各类中医药培训班,组织开展了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2642人次、西医学中医培训642人次、6项适宜技术(食疗保健技术)进家庭54.15万人次,持续推进社区中医药人才建设。三是先后在全省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适宜技术大赛取得团体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个人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个人三等奖1项的优异成绩;来自社区的10名医务人员被评选命名为省级基层名中医、市级名中医,社区中医药服务实力充分体现和证明。

着力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作用。建立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的长效机制,我委在甘肃省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暨甘肃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连续举办4期全市中医药适宜技术师资培训班,为社区培养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师资力量,为深层次全面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各县区已经依托师资力量累计完成培训6500人次,覆盖率达到100%。目前全市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适宜技术达到15种、食疗养生技术达到10种;95%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适宜技术达到10种、食疗养生技术达到6种。

着力推进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建立完善中医药文化宣传工作的长效机制,先后制定印发了《兰州市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实施方案》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要求和工作内容,遴选组建了市级中医药科普巡讲专家团队,为在社区弘扬中医药文化和宣传普及中医药知识有序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先后组织开展兰州市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58场次,受众达到3.2万人次,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的认知度和普及率,取得了明显成效。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中医综合服务区建设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通过中医药健康知识展板、宣传墙报、LED滚动屏、宣传手册等方式,广泛向城乡居民宣传普及中医药健康文化和养生保健知识,持续扩大中医药的覆盖面,据不完全统计,受众已累计达50万余人次,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