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健委确定八项举措 扎实推进社区中医药工作

发布日期:2022-05-20


为进一步推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中医药工作,全面提高社区中医药服务水平,市卫健委在认真学习领会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全面总结全市中医药服务进社区工作发展经验、准确研判当前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制定了《兰州市中医药服务进社区工作指南》,在全市积极深入开展中医药服务进社区工作,不断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让广大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安全、有效、经济、便捷的中医药服务。 

一是加强科室设置。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中医诊室、针灸室、推拿室、理疗室、康复室、养生保健室,中药饮片达到300种以上,中成药达到100种;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1个以上中医诊室中药饮片品种100种以上,中成药品种50种以上。

二是加强设备配置。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推拿治疗床、推拿治疗凳、针灸器具、火罐、TDP神灯、中药雾化吸入设备、刮痧板、电针仪设备,并根据中医专科(专病)工作需要可增加设备配置;社区卫生服务站设备配置可根据中医药科室设置情况进行删减。

三是加强人员配备及培训。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类别医师数应占医师总数的20%以上,保证每个中医诊室(含针灸室、推拿室等)配备至少1名中医类别医师,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社区卫生服务站按照中医诊室(含针灸室、推拿室等)数量配置中医类别医师,没有中医诊室的,应有系统接受过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的临床类别医师。建立脱产与半脱产相结合、在职与学历教育相结合、机构内与机构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社区中医药人员培养机制。

四是加强中医医疗工作。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针对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应用中医药方法和适宜技术开展连续性的诊断、治疗、护理,满足社区居民对中医医疗服务的需求。建立和完善集业务指导、技术支持、人才培养、双向转诊、科研合作等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逐步提高社区中医药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五是加强中医预防保健工作。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全体社区居民,包括常住居民和流动人口,并以社区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和对养生保健有特殊需求的人群为重点,针对其主要健康问题及疾病的流行趋势,普及中医疾病预防知识,运用针灸、推拿、按摩、拔罐、药物热疗、食疗、中医药养生保健理论方法指导社区居民开展养生保健,冬病夏治、夏病冬治,增强社区居民健康意识,达到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病后调护、瘥后防复,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的目的。

六是加强中医康复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立中医康复室,配备必要的中医康复设备,应用针灸、推拿、理疗等技术方法开展康复服务。对行动不便的人群提供上门康复服务。上门康复服务包括由医师在家庭应用针灸、推拿、中药等技术方法开展康复服务;对患者及其家庭传授简单、安全、有效、易学的中医康复手段,进行康复训练指导。给社区居民现场诊疗和讲解中医康复的各种知识,加大中医康复工作在社区的普及度。

七是加强中医健康养老工作。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充分发挥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在中医药健康养老中的作用,鼓励中医医师积极参加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为老年人提供中医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个性化的中医药“治未病”服务。推动优质中医药资源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开展中医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干预以及药膳食疗科普等活动,推广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传统运动项目,加强中医药健康养生养老文化宣传,培养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理念。

八是加强中医健康教育工作。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向社区居民宣传普及《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和中医基本知识与养生保健技术,增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起居、饮食,增强体质,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