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实施七大工程全力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2-06-24


日前,《兰州市中医药产业链发展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兰州市将实施七大工程,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着力构建兰州制造绿色产业体系的重要决策部署,深入推动全市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中药材规模化种植扶优工程。优化产业布局,以甘草、黄芪、黄芩、党参、艾草、当归、伊贝母等重点中药材为主,建设一批兰州道地、特色中药材规范化生态种植示范基地。支持以佛慈等企业牵头,采取投资入股、土地流转、定制药园等形式,在七里河、永登、榆中、皋兰等地推广绿色标准化种植技术,建设百合、玫瑰、甘草、板蓝根等特色中药材绿色标准化药源基地。建立防范和化解中药材种植期间自然风险和收获期市场价格风险的长效保障机制,推动道地药材种植加工机械化建设,开发道地药材种植专用肥料、生物农药等产品,探索发展绿色中药循环农业。

实施中药材加工提标扩量工程。落实《兰州市大宗地产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实施方案》,针对我市大规模种植和产地加工传统的当归、党参、黄芪、红芪、大黄、甘草、板蓝根等原药材,按照“龙头企业(产地加工企业) +专业合作社+种植户”、“龙头企业+产地加工企业 (车间) +专业合作社+种植户”、“龙头企业+产业园区 (加工区) +种植基地(企业自有)”等产业协作模式,建设大宗地产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和产地加工企业(车间)。培育壮大中药饮片精制加工龙头企业,打造以甘肃道地药材为主的配方颗粒生产基地,开展大宗药材精细加工提取,实现大宗药材提取物和中成药中间体的规模化量产,提高产品附加值。

实施中药工业生产做大做强工程。支持佛慈、和盛堂等我市优势企业采取联合、兼并、参股、控股等方式,围绕创新研发、技术改造、品牌培育、市场开拓、企业融资、经营管理等重要环节,加快行业战略重组,不断提升产业链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能力,形成一批带动作用明显、品牌效益集聚的龙头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巩固提升六味地黄丸、元胡止痛滴丸、当归腹痛宁滴丸、贞芪扶正胶囊、奇正消痛贴膏等独家、特色、优势中药品种竞争优势,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方名药,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

实施中医药科研创新促进工程。支持兰州区域内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医院及中医药企业,积极申报和建设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大力打造中医药科技研究发展集聚区,增强我市中医药产业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提高产业发展科技含量和竞争优势。开发以兰州道地药材为主要原料的新药、保健食品和保健用品,研制便于操作使用、适于家庭或个人的健康检测、监测产品以及康复理疗等器械产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大应用型中医药产业人才培养,鼓励科技人员加快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实施中药商贸流通提质壮大工程。立足甘肃中药材资源和兰州制造业优势,打造面向西北、辐射全国的中药商贸交易中心,构建中药材综合交易、中药仓储物流、电子商务交易三大平台,培育一批现代中药物流企业,发挥品牌效应,带动产业发展。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扩大中医药国际贸易,培育壮大出口企业,扩大传统中成药系列产品的出口贸易规模。持续推动佛慈等企业的优质中药产品进行海外注册,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实施中医药旅游康养融合发展工程。充分利用我市旅游资源优势与中医药文化深度融合,创新中医药旅游产品,打造融中医医疗服务、中药材种植、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园区),开发推广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商品和服务项目,吸引国内外游客到兰州旅游。支持各级各类中医医院通过合作经营等方式,发挥品牌、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资源,与社会资本等开展合作,新建、托管、协作举办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安宁疗护一体化的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实施中医药产业监管强化提升工程。定期开展由市场监管、工信、农业农村、商务、卫健、文旅等中医药产业发展相关部门参与的中医药全产业链质量监督检查,打击中医药行业违法非法行为,营造良好的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环境。

合理规划我市道地药材的最佳种植区域,提高中药材生产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加强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确保中药材及中药饮片质量安全。

通过实施七大工程,到2025年,全市中医药产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逐步优化,规模效应初步显现,力争全市中医药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